庆典策划知识
“又老又潮”的民俗庆典,带给外国人“亿点点”震撼
“北京的、上海的,还有很多外国来的游客,专门过来看游神。”福州克凤村一位村民对初十游神的场景依旧记忆如新。
今年新春佳节里,福州长乐游神、潮汕英歌舞等传承千百年的传统民俗活动在中国各地热闹上演。这些传统民俗活动不仅在国内社交媒体上“C位”出圈,还走出国门,在国际上收获了诸多关注。
华侨华人带长乐游神“火”出国门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游神是一项古老的祈福活动,它集民间信仰、民俗文化于一身,祈求神明庇护、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据福州人介绍,长乐游神民俗活动已有多年历史。
“长乐靠海,是知名侨乡,从前当地人以出海捕鱼为生,也有很多人远渡重洋讨生活,游神活动的兴盛,为求保境安民,也为外出谋生的乡民祈求平安。”潭头镇耆老林国杰说。
▲2月日,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厚福村举行传统游神民俗活动。(图片来自中新社)
近年来,福建的游神民俗活动逐渐被全国民众所知晓,不仅如此,还“火”到了海外,受到许多海外游子热切关注。龙年春节,侨乡长乐迎回大量的海外乡亲回国过年,其中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观看游神。
“时隔年,第一次在春节期间回到家乡,从小我就喜欢跟着家人一起去看游神民俗活动,这次再看到游神,勾起了童年的记忆,感慨万千。”美国福建同乡会副会长林良平说。
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布世界,游神文化也被带到海外。此前,长乐区猴屿乡的乡亲就曾在美国费城唐人街举办游神民俗活动。2月日,在美国纽约法拉盛,一场盛大的游神活动再次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游行队伍的成员们手持花篮、高举横幅,其中一些人身着神将装扮,而另一些人则抬着载有神尊神像的轿子。随着欢快的民乐队和威风凛凛的舞狮队的伴奏,整个游神活动成为一场视听盛宴,吸引了众多民众驻足观看。
泰国成为潮汕英歌舞的“第二故乡”
同样走出国门的还有潮汕英歌舞。今年春节,来自广东省普宁的南山英歌队受邀前往英国,在伦敦最古老商业街伯灵顿拱廊上演了一场激动人心的表演。
▲2月日,广东潮州溪美寨村举行传统游神民俗活动,其中巡游队伍的英歌舞表演吸引民众观看。(图片来自中新社)
英歌舞是一种常见于广东省潮汕地区的民间舞蹈,其角色和故事取材于《水浒传》,融合了武术、戏曲和舞蹈等形式。普宁南山英歌队教练、普宁英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陈来发表示,传统英歌舞底蕴雄厚,各地的表现形式都很有特色。潮汕英歌已经有多年的历史,表演气势磅礴雄壮,给人一种百看不厌的感觉。
而英歌舞的出海历史更是久远。据了解,英歌舞在泰国已传承演变有百余年之久。在仅有万人的泰国旧罔县,去年中秋当晚就有3支英歌队表演,而其中两支由小学生组成。此外,在泰国本土重大节日时也会有表演,例如泰国旧罔县每年五月的“丰收祭”就有英歌巡游。
根据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邓尧律师的走访与考证,英歌舞是随华人移居而带入泰国,并在此落地生根,开枝散叶。如今已传至泰国多个府,组建了数十支英歌队,一些学校还将英歌舞纳入地方文化课程。“泰国成为潮汕英歌在海外地区流传和发展最有影响力的国家,堪称英歌舞‘第二故乡’。”
丰富的文化内涵,让民俗活动经久不衰
传统民俗活动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并且逐渐走向国际舞台,源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游神之所以在福建沿海地区盛行,是地理环境与历史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靠海吃海、时常面对风浪与水患的福建沿海地区的人们,自古就对自然环境格外敬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由妈祖娘娘、张圣真君、镇海王陈文龙、临水夫人、五福大帝和世子等构成的繁复神仙体系。
这看起来固然有着“不够科学”的一面,但恰恰是一代代福建人对世界进行探索和想象的产物,并在代际传承和知识演进中逐渐丰富与多元化。随着民众的世代迁徙,在拥有众多侨乡的福建,游神也成为海外游子的寄托和精神纽带,让游神得以在海外“出圈”。
▲当地时间2月4日,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街新春舞狮活动举行,迎接龙年春节。图为法国国民议会法中友好小组主席阿洛泽等嘉宾为彩狮点睛。(图片来自中新社)
潮汕地区的英歌舞有着类似的历史脉络,其糅合了南派武术和戏剧等地方艺术,有独特的步法、身法、槌法和阵法。以刚劲雄浑的舞姿,渲染磅礴豪迈气势,带来力与美的震撼。英歌舞既有古老傩文化元素,承继先民的图腾崇拜,又在岁月演变中逐渐丰富,依附于水浒故事。
作为中原文明南下传播与岭南本土文化在千年流变中结合的产物,英歌舞见证了文化交融的历史。而其武术元素,也与当年防御匪患的地域特征有关。这种丰富的历史意涵,使得英歌舞与游神一样自带生命力。潮汕地区的华侨文化,也让英歌舞得以在海外延伸。
近年来中国传统民俗活动“走出去”的同时,其影响力也在海外与日俱增。这些传统活动所象征的喜庆祥和,是各国人民共同的期待与追求。它跨越了语言的障碍,连接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让大家共同分享这些传统活动所传递的美好祝愿。
综合中新社、新华社、新京报、参考消息网、环球时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