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活动案例,值得信赖!承接:晚会年会、会议会务、活动策划、发布会策划、演出庆典策划、演出设备租赁、开业周年庆典等活动

  1. 独到的创意、出色的策划、强大的执行
创新力的庆典公司logo


庆典策划知识

中国三大艺术院团赴海外演出:展艺术风采

作者:活动公司-庆典演出策划公司。来源:yanchuz.cn日期:02-18

原标题:中国三大艺术院团赴海外演出(引题)

展艺术风采 促人文交流(主题)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徐嘉伟 郑娜

月以来,中国交响乐团、中央歌剧院、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等中国顶级艺术院团走出国门,赴法国、俄罗斯、泰国等国演出,用音符传递友谊,以艺术搭建桥梁,不断推动中外人文交流、文明互鉴。

中国交响乐团——

奏响中法友谊新交响

在中法建交周年之际,作为中法文化旅游年的重要活动之一,中国交响乐团于月9日赴法开启巡演。本次巡演由指挥家谭盾执棒,携手青年唢呐演奏家刘雯雯、法国中提琴演奏家莉丝·贝尔托及保加利亚小提琴演奏家莉亚·彼得罗娃共奏谐音。

在为期一周的时间里,音乐家们先后在图卢兹格兰音乐厅、普罗旺斯大剧院和巴黎爱乐音乐厅举行专场音乐会,吸引余名法国观众、华侨华人现场观看。

本次巡演的曲目选择颇有看点。除了凸显中国民族特色的唢呐协奏曲《百鸟朝凤》《风与鸟的密语》,在法国作曲家拉威尔即将迎来诞辰周年之际,国交专门为当地观众献上了拉威尔的经典作品《波莱罗舞曲》。乐团还为法国观众精心准备了返场曲目——节日氛围浓郁热烈的《春节序曲》和《卡门序曲》。

在“玫瑰之城”图卢兹,国交艺术家精彩的演出让现场观众如痴如醉。许多第一次听到《春节序曲》的法国观众特意询问这首作品的名字。演出后,大区主席代表、市长代表、艺术节主席纷纷来到后台,向国交艺术家表示祝贺。一些法国观众甚至专门在剧场外等候,在中国艺术家走出剧场时再次送上掌声与欢呼。

在“薰衣草的故乡”普罗旺斯,当返场曲目《卡门序曲》响起时,全场观众自发起立,跟着节奏打点鼓掌。尾音落下时,经久不息的掌声响彻剧场。此情此景,让剧场经理感慨:“当地观众只有对最认可的演出才会自发起立鼓掌,这样的情况在剧场一年所有演出中也没有几次。”

此次法国巡演的最后一站,位于久负盛名的巴黎爱乐音乐厅,能容纳多名观众的音乐厅内座无虚席,气氛热烈。音乐会以诞生于巴黎的《波莱罗舞曲》开场,让观众分外惊喜。本场演出的最高潮出现在由中国作曲家关峡创作的唢呐协奏曲《百鸟朝凤》。音乐会现场,恢宏震撼的管弦乐与高亢嘹亮的唢呐声交相辉映,将一幅百鸟闹春的动人景象展现在观众面前。演奏结束后,唢呐演奏家刘雯雯在持续不断的掌声中返场三次向观众致谢。这首极富感染力的作品也成功破圈,刷屏互联网,吸引众多网友点赞。

法国巡演期间,除了高潮迭起的音乐会,国交艺术家们也化身音乐使者,走进大街小巷,与法国人民共叙友谊。

在普罗旺斯演出前,国交小号演奏家门宫博受邀,在剧院用法语和当地观众互动交流,详细介绍了演出亮点、指挥家和独奏家的情况,以及国交音乐季的相关内容,分享了国交艺术家在法国巡演的美好经历。

在巴黎演出之余,中国交响乐团小号演奏家尹晓晖、党然、门宫博来到一家小号工作室,与法国同行进行了乐器试奏与友好交流。说到兴起处,巴黎室内管弦乐团小号首席让·米歇尔·里克伯格和国交小号副首席尹晓晖,各自即兴吹奏了一段本国乐曲,引得现场一片喝彩。

法国中提琴演奏家莉丝·贝尔托是首次与国交进行合作。谈及中国音乐与中国交响乐团,她兴奋地说道:“我很开心第一次和中国交响乐团及指挥家谭盾合作。这是一次很有趣的体验,我与大家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虽然我已经去过几次中国,但未来我希望可以更多地探索中国音乐,更多地和中国音乐家进行交流。音乐是共同的语言,它将我们紧密相连。”

对中国交响乐团此次意义非凡的音乐之旅,法国多家媒体及乐评人都给予了高度评价。乐评人弗洛伦斯·莱图赫兹称赞中国交响乐团演奏的《波莱罗舞曲》“给出的诠释在视觉和听觉上都会让人想起一个巨大的调音台。”另一位乐评人塞尔吉·乔兹则评价中国交响乐团的演出“构成了一场中西间令人惊叹的音乐之旅”,在他看来,曲目《火鸟》“总体的辉煌一直持续到最后,真是蔚为壮观!”

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

呈现中俄舞台精彩看点

今年是中俄建交周年,也是—“中俄文化年”开启之年。国庆期间,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携手指挥家李心草、钢琴家罗维、小号演奏家谢苗·萨洛马尼科夫等,在俄罗斯展开巡演,并先后在莫斯科、圣彼得堡与符拉迪沃斯托克举办三场音乐会。

9月日,在专场音乐会之前,乐团“桥四重奏”组合率先出动,于莫斯科音乐剧院参与“中国与俄罗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周年暨中俄建交周年文艺演出”,与俄罗斯奥西波夫民族乐团合作演奏了《瑶族舞曲》《良宵》两首中国作品,脍炙人口的经典中国旋律与俄罗斯民族乐器独特的音色交相辉映,点燃了现场的热烈气氛。

月1日晚,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正式亮相莫斯科扎里亚季耶音乐厅,为俄罗斯观众献上中俄两国交响名作。当晚的音乐会由中俄两位指挥家分别指挥上下半场。

俄罗斯指挥家、扎里亚季耶音乐厅执行总监伊万·鲁金率先登台,指挥乐团奏响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红旗颂》,令现场的俄罗斯观众感到新鲜而惊艳。这部交响诗由“七一勋章”获得者、中国作曲家吕其明创作,描绘了新中国开国大典上红旗升起、气壮山河的画面。而后,中国青年钢琴家罗维登场,与乐团合作奏响被誉为俄罗斯“第二国歌”的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大气磅礴的和弦与优美流畅的旋律在罗维指尖展开,与乐团绚丽多姿的管弦协奏共同奏出作曲家对光明与欢乐的渴望。

下半场,在中国指挥家李心草的指挥下,俄罗斯小号演奏家谢苗·萨洛马尼科夫与乐团呈现了中国作曲家陈其钢的《万年欢》。“万年欢”源自昆曲《牡丹亭》的曲牌,陈其钢以脍炙人口的旋律为基础,写出精妙而深刻的变奏,也在音乐中探讨了“何为欢乐与悲伤”“万年与永恒有多远”等哲学命题,将观众带入充满东方意蕴的哲思中。

音乐会最后的重头戏是俄罗斯作曲家斯克里亚宾的代表作《狂喜之诗》,作曲家曾说,“当精神达到其活动的最高峰……狂喜的时刻就到来了”。在《狂喜之诗》巨大渐强的尾声结束后,观众席爆发出此起彼伏的“Bravo(喝彩声)”。热情的掌声、欢呼和全场起立,表达了俄罗斯观众对乐团的喜爱和肯定,乐团以刘天华《良宵》与柴可夫斯基《胡桃夹子》中的“双人舞”返场。音乐会后,不少俄罗斯观众在音乐厅出口处迎候陆续离场的乐团演奏家,有的齐声喊道“祝你们节日快乐”,有的继续高声叫好并说:“你们太棒了,你们要经常来!”

莫斯科音乐会结束后,受马林斯基剧院邀请,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分别亮相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音乐厅与符拉迪沃斯托克马林斯基剧院滨海分院,并在两地举办丰富的艺术交流活动。

在圣彼得堡,指挥家李心草来到圣彼得堡国立音乐学院,为该校指挥系学生举办大师课。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乐团于中国总领馆举办室内乐音乐会,为留学生、华侨华人及中资企业代表奏响中外经典作品。

据了解,本次巡演与文化交流活动被纳入—“中俄文化年”总体计划。国家大剧院党组副书记刘岚表示:“在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首次全员赴俄巡演的同时,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马林斯基交响乐团、圣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团等俄罗斯顶尖名团也将陆续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这些互访交流正是落实两国元首共识的具体体现,也是中俄人文交流领域的最新亮点、两国舞台艺术生活的重要看点。”

中央歌剧院——

传递中泰两国深厚友谊

月日至日,中央歌剧院携《艺术家生涯》和《图兰朵》两部世界经典歌剧,赴泰国参加第届曼谷国际舞蹈音乐节。该音乐节自年创办以来,已成为东南亚规模最大的国际艺术节。每年9月至月,该音乐节会邀请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艺术家及表演团体参加,上演包括歌剧、芭蕾、舞蹈、特技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剧目。

《艺术家生涯》是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创作的经典四幕歌剧,以其深刻情感和独特艺术魅力成为歌剧史上的不朽之作。为纪念普契尼逝世百年,中央歌剧院在年推出该歌剧的新版制作,由指挥家杨洋执棒,沈亮导演,马连庆担任舞美设计。剧中讲述了4位生活在巴黎塞纳河畔的艺术家——诗人鲁道夫、画家马切洛、哲学家科林和音乐家萧纳尔的故事,他们生活贫困,但对生活充满热情。这些人物的故事激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新版歌剧自8月日起先后在北京、深圳完成首演及巡演,此次在泰国曼谷进行了首场海外演出。月日晚,杨洋携中央歌剧院歌剧团、合唱团、交响乐团,以及舞台美术设计制作中心近名艺术家组成强大阵容,与特邀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弗朗西斯卡·米卡莱利、男高音歌唱家保罗·拉迪佐内,在曼谷泰国文化中心为近名观众呈现了这场艺术盛宴。

弗朗西斯卡·米卡莱利曾多次饰演“咪咪”一角,此次在中央歌剧院版《艺术家生涯》中,她依然展现出强烈的魅力。她以天真腼腆的形象演绎与鲁道夫的初遇,唱起著名的咏叹调《人们叫我咪咪》,凭借其深厚的艺术功底与扎实的气息控制,将咏叹和叙事部分的过渡表现得自然而出色,使咪咪这一角色极具感染力。同时,保罗·拉迪佐内饰演的鲁道夫、李晶晶饰演的穆塞塔以及其他演员,也传神地演绎了歌剧中的人物,让观众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及其蕴含的精神与情感力量。

演出获得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当《冰凉的小手》《漫步街上》等剧中经典唱段唱毕,掌声经久不息。一位来自纽约的观众表示,“我曾看过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版本的《艺术家生涯》,这是我第一次在泰国看这部歌剧,中央歌剧院的演出也同样非常精彩,我非常喜欢。”《艺术家生涯》不仅是一部歌剧,更是一幅描绘人性、爱情、梦想与分离的画卷。中意两国的艺术家们用歌声与演技的完美呈现,跨越语言与文化的障碍,将剧中的深情与悲情传递给每一位观众,使这首塞纳悲歌成为湄南河畔大家心中的永恒记忆。

月日晚,中央歌剧院在泰国文化中心上演歌剧《图兰朵》,用这部融合了中国故事与意大利歌剧风格的经典之作,为艺术节画上完美的句号。《图兰朵》是普契尼根据童话《杜兰铎的三个谜》改编而成的三幕歌剧,同时也是他生前最后的杰作。自年中央歌剧院在中国引进并公演以来,该剧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一张重要名片。中央歌剧院曾携《图兰朵》多次走出国门,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高度赞誉,而本次艺术节更是以此作为压轴大戏。

本场演出由杨洋携复排导演施晶芙、特邀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玛丽亚·托马西、男高音歌唱家马克斯·乔塔与中央歌剧院歌剧团、合唱团、交响乐团,舞台美术设计制作中心的艺术家们共同出演,为观众们带来层次分明、富于张力的爱情绝唱。剧中充满大量的中国元素,无论是唱词中多次出现的“北京城”“中国”“孔子”和“十二生肖”,还是不断重复的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旋律,都给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艺术享受。

在年即将迎来中泰建交周年之际,中央歌剧院携两部世界经典歌剧亮相曼谷,不仅彰显了中国歌剧的实力,更传递了中泰两国之间的深厚友谊。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相关推荐: 郴州 |温州 |临沧 |东营 |岳阳 |上饶 |湖北 |肇庆 |牡丹江 |浙江 |徐州 |呼和浩特 |



点击联系我们 : 400-772-005

北京深圳 上海 成都 重庆 武汉 苏州 天津南京 长沙 郑州东莞 济南青岛 沈阳 呼和浩特 合肥佛山 无锡宁波 昆明 大连福州 厦门 哈尔滨温州 南宁 长春泉州 石家庄 贵阳南昌 广州 常州南通 嘉兴 太原徐州 惠州 珠海中山 台州 烟台兰州 绍兴 海口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