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典策划知识
文化十分丨话剧、舞剧、传统戏曲“花样上新”
视频加载中...
年,我国演出市场持续升温,各类演出“花样上新”:话剧、舞剧、传统戏曲等领域佳作不断,科技+艺术被广泛运用,广大文艺工作者继承传统、锐意改革,打造中式舞台美学新风尚;线上线下演出层出不穷,新人迭出,各类演艺新空间带来的演艺新业态、新形态让整个演出市场生机勃勃、活力满满。
回望这一年,大小剧场上演了一场场文化盛宴,让我们一起艺海撷英再启程。
演唱会“吸金”
年,各类演出持续火爆,其中,大型演唱会在策划、呈现、宣发等方面的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许多演唱会都是开票即售罄、一票难求。从单纯依赖头部艺人的市场号召力到注重观演性价比、提升跨城演出消费体验、带动周边城市经济,演唱会市场正在成为许多城市的文旅新亮点。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副会长 潘燕:我们的跨城观演率全国平均,包括了演唱会和音乐节都能够保持在%以上,也就是说%的观众是跨城观演的。一个演出项目就能够带火一个演出的街区、一个商业的街区,所以现在各个地方政府也非常欢迎各个大型的演出到自己的城市来落地,也是因为看到了这样类型演出的综合消费的带动效应。
年,极具地域特色的沉浸式演艺业态也正在成为许多人文化消费的热门选择。位于陕西文化艺术博物馆内的驻场演出《赳赳大秦》,观众能够跟随剧情的发展,乘坐移动座椅在米的建筑空间内穿行,剧场利用全隐蔽式动态舞台机械,跨米飞行舞美技术,打造出亚洲室内最大的空中移动舞美装置。数字科技的赋能精准地打破了传统剧场的观演关系,以沉浸式观演方式重温大秦帝国崛起的历史。
舞剧《赳赳大秦》导演 韩真、周莉亚:我们希望把对待舞台的真诚、细腻放进去。“文旅”两个字不应该被定义。
一出戏带火一座城
年,特色沉浸式演艺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文旅体验。
在澳门,由张艺谋执导的大型舞台秀《澳门》利用现代舞台表现手法,展现蒙古呼麦、中华舞狮等8项国家级非遗项目,该舞台秀自年月日首演以来,将在澳门美高梅剧院开启驻场演出,这座拥有K超高清巨型屏幕的亚洲首个动态剧场,确保每位观众都能享受到最佳的观影体验。
在河北,《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以“院子文化”吸引海内外游客“入戏入梦”,年6月至8月期间接待观众超万人次。
在甘肃,《千手千眼》《乐动敦煌》《又见敦煌》《敦煌盛典》四部沉浸式舞台剧同步上演,多维度诠释了敦煌的深厚历史底蕴。截至目前,四台剧目演出已超场次,观看游客百万人次。一台演出带火一座城已成为各地文旅融合新的风向标。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副主席 宋官林:成都要打造以音乐为主体的演艺之都,武汉提出了打造戏码头,河北省提出了要构建北方戏窝子,杭州要连续举办中国戏剧节。沉浸式演出,咖啡馆、酒吧戏剧,演出新业态确实在中国成为一个非常大的亮点。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年三季度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万场,同比增长.%;票房收入.亿元,同比增长.%;观众人数.万人次,同比增长.%。其中,不少优质原创剧目演出场次屡创新高,儿童剧《猫神在故宫》年巡演个城市,演出场次余场;舞蹈诗剧《只此青绿》3年演出已超过场。
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 冯双白:来自宋代美学的意境,让老百姓认识舞蹈,懂得舞蹈,同时慢慢爱上舞蹈,形成了很好的市场可以回馈的机制,所以整个舞台文艺事业确实一片欣欣向荣。
舞台剧吸睛
年,从舞剧《乐和长歌》《唯我青白》《天工开物》,到话剧《苏堤春晓》《北上》,再到音乐剧《大江东去》《飞天》,这些年与观众见面的优秀原创作品立足优秀传统文化,呼应时代审美,赢得了市场与口碑的双丰收。
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 舞蹈编导 王舸:我们当下的舞剧除了做人物、做情节以外,还能把什么新的东西融入当代舞剧的审美作品里面,我觉得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在寻找的。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副主席 宋官林:广大文艺工作者如何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如何出精品、占市场,确实到了年是一个检验的重要的年份。比如扬剧《郑板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第一部表现现实生活的《钱塘里》;根据茅盾文学奖改编的《生命册》,有两部杂技剧入选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一个是来自上海和新疆共同制作的创作演出的《天山雪》,一个是沈阳杂技演艺集团创作演出的《先声》,也喻示着由中国人创造的带有中国知识产权的杂技剧这样的一种艺术形态载入世界杂技艺术的发展史册。
跨界“破圈”解锁新演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让许多年轻人实现了“血脉觉醒”。年8月,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爆火,游戏第二章中“无头僧”演绎的陕北说书片段《黄风起兮》也随之“破圈”传播。陕北说书艺人熊竹英韵律铿锵的表演,受到青年观众和网友的追捧。
横山说书省级非遗传承人 陕西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 熊竹英:《黄风起兮》火了之后,所有艺人就在这个国庆节前后爆满,全国各地邀约去说书,去和更多的元素碰撞,想办法能擦出来新的火花。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不同艺术形式的跨界融合,让年舞台文艺异常精彩。而“科技+艺术”的深度融合,成为推动戏剧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中国国家话剧院为纪念敦煌研究院建院周年创作的音乐话剧《受到召唤·敦煌》,融合了电影、3D、AI等影视手段和数字技术,让数以万计的年轻观众走进恢宏瑰丽的敦煌世界和博大精深的丝路文明。北京、上海的首演和巡演一票难求。
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 田沁鑫:数字文艺是一个创新事物,也是能够在科技和艺术相结合的道路上,助力科技自立自强的新的事物,所以是在数字技术全面赋能文化产业的这种时期,丰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也深刻地改变了文艺作品的创作。这些新业态的探索,是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的举措。
“出海”巡演见识中国美
舞台艺术以多元形式的跨界演绎,多维视角的讲述,以及跨媒介、跨圈层的传播策略,助推传统文化频频“出圈”。由上海民族乐团打造的国内首台AI创作的国乐音乐会《零·壹丨中国色》,选取中国传统节气及其代表颜色为创作灵感,由AI作曲系统发散不同的音乐情绪,再通过演奏家的二度创作和多元演绎,开启一场AI技术与海派民乐的创新融合实践。
上海民族乐团团长 罗小慈:我觉得不管创作主体是人工智能还是人,对于我们来讲,其实我们就是一群创造美、挖掘美、呈现美的人。能够让更多的观众在看完之后,带着一份美好走出剧场,对民乐有更多期待,我觉得是很重要的。
年,许多原本只在剧场与观众见面的舞台艺术形式登上大银幕,实现另一种跨界。6月,由陈丽君、李云霄主演的越剧电影《新龙门客栈》和程派青衣张火丁主演的京剧电影《锁麟囊》亮相上海国际电影节;暑假期间,粤剧电影《谯国夫人》吸引大量年轻人走进影院,了解粤剧;国庆假期,电影版《只此青绿》首映,超过1.5万家电影院的8.6万块银幕放映,让根植于中国传统美学的“青绿IP”抵达更多的受众。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电影《只此青绿》总策划 景小勇:我们可以让观众不再受到剧场的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电影当中包括我们舞剧当中的音乐、舞美设计、舞台技术,包括我们的电影的发展,都可能通过这一部剧得到一些基本的了解,而且能够相互取长补短,这也是文明交流互鉴的一种需要。
年,许多舞台艺术作品还实现了从“破圈”到“出海”,弘扬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由北方昆曲剧院创排的昆曲《白蛇传》受邀前往爱丁堡艺术节,为昆曲艺术的国际传播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舞剧《咏春》在英国伦敦的沙德勒之井剧院连演场,场场爆满;舞剧《花木兰》《诗忆东坡》等分别在英国、美国等多国开展巡演,引发强烈反响。
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 冯双白:法国的外长看了《咏春》以后非常感动。我们这个手势,右手是拳,表达了我对自己力量的自信,互相抱拳行礼,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是中国文化的独特的生命态度和处世的态度。所以,第一尊重传统,第二要从传统当中走出来,第三是中国人的精气神。我们要攀登文艺高峰的目标,我觉得是整个中国文艺界成长、中国舞蹈界取得比较好的成绩的最重要的一个动力。
回望年舞台文艺,广大文艺工作者用心、用情、用功,记录波澜壮阔的时代,以优秀作品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我们希望,未来能够涌现出更多“叫好又叫座”的舞台优秀作品,让更多人走进剧场,享受创造的美。
责任编辑:韦小婉